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025年春節剛過,晨光生物人就以“起步就是沖刺 開局即是決戰”的昂揚姿態,奮力沖刺首季“開門紅”。
“今年我們謀劃了一批重大科研項目,集中優勢力量進行關鍵技術攻關,靠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積聚新動能。這不,公司中高層領導星期天都沒有休息,開會研究企業發展問題。”2月9日,記者見到了剛剛散會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連運河。
在植物提取行業,連運河可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作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獲得者,連運河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萬人計劃”,是當之無愧的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一路走來,他收獲的榮譽不勝枚舉,其中有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及28項省部級以上的科技獎勵。在科研成果轉化領域,他擁有114項發明專利。不僅如此,他還勇挑重擔,承擔了28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科技項目,成為推動整個行業技術進步的核心力量。
然而,誰能想到,20多年前,他還是一家破產企業的下崗職工。

連運河(左一)在指導研發人員進行葉黃素酯高值化衍生產品工藝技術研發。李衛國 攝
企業里來了首位大學生
“大學畢業后,我本有機會進入鄉鎮政府等單位,捧上‘鐵飯碗’,但投身企業才是我矢志不渝的夢想。”連運河回憶道。20世紀末,他所處的企業不幸倒閉,彼時,晨光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慶國還在曲周縣五金廠任廠長,他剛剛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小色素廠。由于連運河所學的化學專業與色素行業高度契合,求賢若渴的盧慶國果斷將他招致麾下。從此,連運河便與這位如兄長般的領導并肩作戰,在植物提取領域開啟了艱苦卓絕的創業征程。 “當時,國內天然色素企業基本上都是手工作坊式生產模式,工藝陳舊、設備落后,生產效率極為低下,全國年總產量不超過百噸。”連運河介紹。 作為這家日后上市企業的首位大學生員工——連運河在盧慶國的引領下,與團隊成員緊密協作,憑借集成創新與持續的技術改造,一舉攻克連續逆流提取、帶柄提取等世界性技術難題,成功打造出世界首條連續化、規模化的辣椒加工生產線。溶劑消耗從原來每噸原料300公斤降至3公斤,生產效率呈百倍提升。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辣椒紅色素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從原先的不足2%,提升到目前的80%以上。晨光生物的辣椒紅色素年產量,也由最初的三四噸,一路飆升至如今的上萬噸,產銷量占據世界份額的70%,成功為中國締造了又一個世界領先的產業。 “吃干榨凈”這一創新理念的萌發,源自連運河跟隨盧慶國出差途中的一次深入交流。 “辣椒被人類利用已有400多年歷史,長期以來,人們用的就是辣味兒。在當時,色素和辣素無法同時提取,提取辣椒紅色素時,辣味素便被白白丟棄,盧總問我能否實現辣椒紅色素和辣味素同步提取?”連運河說:“我回答,能,一定能,并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盧總當即表示大力支持,并鼓勵我回去大膽嘗試。” 要將兩種極性相反的產品同時提取,在當時堪稱無人涉足的全新領域。為了找到適宜的提取溶劑,連運河帶領科研團隊日夜奮戰、反復實驗,最終發現了一種非常適合兩種產品同時提取的溶劑。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這種溶劑易產生過氧化物,存在爆炸風險。在完成中試并進入放大生產階段后,試驗就停頓了下來,不敢再往下進行。 在盧慶國的堅定支持下,連運河四處奔走,遍訪中國科學院、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等頂尖科研機構,卻始終未得到關于該溶劑能否安全使用的明確答復。直至在北京大學,一位博士提出色素具有還原過氧化物的特性,這才讓連運河看到了希望。返回公司后,他帶領科研團隊繼續深入試驗探索,歷經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最終成功確定了一套安全可靠的生產工藝。采用該工藝,辣椒紅色素的提取率相較以往提高了4%-5%,辣味素提取率從35%大幅提高到95%以上,產品成本更是降低了近一半。
如今,晨光生物每開發一種新產品,都會深入分析其原料成分,力求實現綜合開發利用,不斷挖掘新成分、新功效、新應用。如在甜菊葉、萬壽菊花渣中,成功發現并提取出可替代抗生素的綠原酸、萬壽菊黃酮,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

連運河(右二)在指導研發人員進行輔酶Q10工藝技術研發。李衛國 攝
連運河不僅分管晨光生物涉大健康產業的幾個子公司和公司中藥科技產業研究院,還兼任包括植物有效組分萃取分離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內的22個社會職務。即便如此,他始終將科研工作置于首位,從未有過絲毫懈怠。 “在葉黃素產品領域,從原料萬壽菊種子的培育、種植,到后續的加工提取,直至最終制成終端產品,能夠實現全產業鏈生產的,全球唯有我們晨光生物。”連運河自豪地說。他主導的“葉黃素酯系列高值化衍生產品制備及綠色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榮獲2022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大部分植物提取物都是很好的保健品原料,將產業鏈進一步延長,“做大做強保健品、中藥提取等大健康產業,為人類健康貢獻力量”,已被明確納入晨光生物的長遠發展規劃。 作為這一目標的主要執行者,連運河將保健食品功效研究、中藥質量標準提升、新食品原料功效開發,以及植物提取物危害物檢測等方面,確定為工作的重點突破口。 “連總不僅精準把握研發方向,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還經常為我們提供細致入微的指導。”晨光生物中藥科技產業研究院研發主管徐美利博士稱贊道,“連總每周都會聽取各項目負責人的匯報,針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啟發思路,給予專業技術指導。我負責的輔酶Q10產品開發項目,曾在某一環節遇到產品收率偏低、難以突破的困境,連總指導我重新驗證相關條件,最終助力項目取得成功,噸料加工成本從4000多元大幅降至1000元。” “我們已經驗證異綠原酸具有降脂減肥功效,萬壽菊黃酮具有抗衰老作用,但距離產品正式上市,仍有漫長的路要走,首先需要完成合規化流程。”連運河透露,2024年,公司成功獲得營養產品CMA資質,這是繼獲得保健食品毒理學CMA資質之后,再次填補河北省相關領域空白的重大創舉,為后續開展保健食品注冊檢驗服務筑牢了堅實基礎。 “在大健康產品行業,即便拿著望遠鏡,恐怕也難以望見天花板。”展望未來,連運河信心滿懷。“取自然精華,為人類健康”,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崇高追求,更是全體晨光生物人矢志踐行的神圣使命。
來源:長城網(2025年2月18日)